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学时空>> 健康教育>> 正文内容

关于健康的话题

文章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13日 点击数:

  
  荷兰学者斯宾诺曾对健康做过精辟的论述:“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健康的身体不仅是个人的需求,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古人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康。”1948年以前,人们认为无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心理适应竞争社会时处于完美的状态中。”20世纪90年代,健康定义强调了环境要素,即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字组成了所谓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最佳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二要讲究科学进食,营养结构合理;三要勤于用脑,善于学习;四要养成乐观的性格,心胸豁达开朗;五要处世旷达,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在我国,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医学权威机构对33座城市的专项调查得出的惊人结论。亚健康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具有双向性,若听之任之,就可能向疾病状态转化。谁的健康意识提高了,谁就具备了摆脱亚健康,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能力。“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天地大宇宙,人亦小天地。在人的一生中,健康往往是最重要的又是最不重要的。在失去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重要的,在拥有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不重要的。人类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大多数取决于医疗范围之外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告诫,人们往往偏要亲身尝试之后,才用它教育后来的人,那些更后来的人依旧不吸取教训,不听从教诲还会自己重走一回,重步前人的懊悔。
  列宁有句格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重提这句格言了。目前,中风的发病已经趋于低龄化,“过劳死”病例也有增多的趋势。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准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可是疾病的威胁却加剧了呢?这与我们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就没有一切。一个再强大的人,疾病来临时,也会突然发现生命的脆弱。
  健康是人存活的支柱。有人说,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健康比什么都幸福。健康也是资本,纵观历史,许多豪杰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因丧失健康而自灭。越来越多的人想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越来越多的金钱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过早地接近死亡。健康的身体不可能用物质去换取,也不能用金钱买到。要做到“临利害之际而不失常态”,就必须具备健康的思维,有自我调节的自觉性。
  为金钱损害健康是英雄所不为,为享受损害健康是志士所不为,为纵情损害健康是智者所不为。在都市忙碌的生活节奏里,有时请你稍稍停留一下,关心一下自己,生命如此美丽,人生的每一天都弥足珍贵。胸怀是一种人的心理品质,更是一种健康的良药。笔者认为,健康应该是一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和自身的和谐。庄子说:“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与天地为一。孔子说:“仁者寿。”爱事业的人首先要爱健康。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适合学生的健身运动[ 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