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那如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从哪些方面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如何整合所有教学资源呢?本人认为只有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准确选择资源开发的立足点,合理巧妙整合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知识体系,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 点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资源。除此之外,生物教学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教参、挂图、练习册、教具、模型、音像资料等是重要资源,而且有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还可立足以下各点去开发新的资源。
1.1 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已的学习愿望。现代中学生由于应试、升学的压力,对上课的一般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疲劳,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网络上的动画、动漫、游戏等不仅蕴含了许多生物学知识,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媒体传播形式,是非常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我在讲授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时,我带领学生登录skoool.co.uk网站,选择打开课件“Learn how the lungs are ventilated by breathing”(了解如何通过呼吸的肺通气),该课件是让学生拼接人的呼吸系统,如果拼接正确,则画面中的人就会发出噢的一声,同时人开始呼吸和心跳显示正常状态。如果拼接不正确,则画面中的人就会哎的一声同时警报器发出嘟嘟警报声以显错误。学生们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2 生活的忽视点
1.3 抽象知识的具体点
中学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表述相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说,明显存在着思维跨度大,很难想像出教材所表述的具体形象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针对这些知识点辅以一些形象、具体的实例、数据等,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不仅能使学生迅速而牢固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如在讲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的知识点时,我补充了下列具体的实例:乳球蛋白C1642H2652O492N420S18和血红蛋白:C3022H4816O872N780S8Fe4等。学生由于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很快就从分子量的大小上理解了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1.4 教师教学的反思点
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材处理、课堂意外事件处理以及教学失误等进行反思的教师;是一个能不断反思教材可以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还可以怎样学的教师;是一个在听课中,不断反思上课教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让我们借用,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以为戒的教师,更是一个不断将这些反思及时运用到新的教学过程中,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随机性,提高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师。可以说,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之一。笔者在一次听一青年教师讲授“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反射”的内容时,突然教者的手机响起了“大长今”的铃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铃声,同学非常兴奋,议论纷纷。而教者则是面露尴尬,慌乱中说了一声“对不起”并连忙关掉手机后继续讲课。可是学生还在“大长今”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反思认为,教者如果这样处理,效果会更好。教者在关掉手机后,应放弃教材中“膝跳反射”的实例,而改以学生听到铃声,引起兴趣的实例分析反射弧的结构,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另外,教师平时的教学中,上课前应关掉手机,这不仅会减少对课堂的干扰,而且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课堂的尊重。我将这些反思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课堂应急处理的能力,而且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受到了学生的赞赏,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非常重视科学史的介绍,旨在通过科学史的介绍来进行科学过程及方法的教育。但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有些教材对一些科学发现史的呈现不完整,甚至缺失一些经典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介绍一些经典环节或科学发现的新进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探究素养。如:在讲授苏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了解真实的发现过程,我增加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格里菲思从第四步实验的死亡小鼠中分离出了R型菌和S型菌。一部分内容是艾弗里的实验过程(如图)。
1.6 不同板本的教材的互补点
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但由于不同的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掌握的资料不同等原因,致使不同编者所编写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优点和缺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整合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点,为教学提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素材,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苏教版“生长素的发现”一节的备课时,我感到:生长素的发现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可多得的素材,但苏教版对于该过程的编写却过于简化了。因此上课时,我就将人教版与苏教版中有关“生长素发现史”内容重新整合成相对完整的生长素发现史,并依据此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生长素发现的过程中,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感受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7 初高中教材的衔接点
就高中教材而言,无论哪一版本的教材均是建立在初中生物教材基础之上编写的,对初中教材上的内容都进行了省略。由于学生在初中并没有认真学习生物;或对初中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了遗忘,或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就没有好好教过生物学等原因,使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高中生物学的需要不相匹配。但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深刻理解初中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之后,才能顺利地学习新的知识。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将这些基础知识作为资源,适当适时整合到新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如在讲孟德尔分离规律时,需要补充单性花、两性花的有关基础知识;在讲苏教版“有性生殖”一节时,需要补充花的结构;在讲“反射”时适当补充反射的类型。
1.8 社会热点
报纸、杂志、广播等各种媒体上关于如“绿色食品”、“神舟六号”“环境问题”“营养和保健问题”等社会热点方面的报道,是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将社会热点大胆巧妙、恰如其分地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及时对教材信息进行有效的补充,全面反映了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而且也使课内外知识互为延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学习生物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在讲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时,及时补充了我从网上下载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诸如由麦秸秆板搭建而成、酷似“麦垛”的“万科馆”;燃料电池观光车、环保巴士; 5万平方米生态绿墙; 4.6兆瓦太阳能发电机组;造型层叠出挑的中国国家馆;环保藤条材料搭建的西班牙馆;竹子搭建的越南馆等图片资料。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低碳世博的主题,更让学生懂得了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方法,顺利地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1.9 学生的常见的障碍点
学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平时的作业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这些常见的错误其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机地将平时收集来的学生常见错误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或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思考甄别,或以情境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探究,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引以为戒,少犯错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如我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后知道:学生常常把血红蛋白当作内环境的成份,因此在“内环境成份”内容的教学时,我利用问题:“正常情况下,在血红蛋白、葡萄糖、水和无机盐、激素、尿素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有哪些?为什么?”来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内环境中有哪些成份,理解内环境成份的判断方法,掌握内环境的概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线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以教材为主的课程资源只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所使用的教学范例或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加工、改造、整合、重组的。因此,教师在掌握了一节课的所有的教学资源之后,应根据这一节课的具体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本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精神,便于教和学等原则,对教学资源进行或取舍,或增添,或调整顺序,合理地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或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主线,按科学发现或生理生化反应的先后顺序将各种资源连接起来;或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事实到概念、由简单到复杂、由普遍到特殊地将各种资源连接起来;或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主线,由形态到结构、功能、应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将各种资源连接起来;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连贯有序地呈现和利用教学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教学功效。如: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节的教学中。本人按照基因概念的提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是DNA片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一条有关基因概念的提出、完善、探索基因本质的科学史为主线,将孟德尔杂交实验、萨顿假说,摩尔根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反馈的练习等教学资源连接起来,不仅能使学生在逐步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一个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基因是NDA片段,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构建,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科学建立的艰辛。
实践证明:不管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师的讲解,只要围绕一定的主线,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使各种资源之间形成连贯一致的特点,学生理解和保持的效果就好,教学的效率就高。相反,如果资源之间杂乱无章,那么学生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很快就会遗忘,教学的效率就差。
3 面
如果说将教学资源连接成线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那由此线为轴向其相关的生产实际、知识点辐射,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变得厚重和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1链接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以课堂教学主线的有关内容向学科内或学科外相关联的知识点延伸和拓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打通知识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加深知识理解,挖掘知识深度,促进知识生长,且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与综合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如在学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适时、适当地链接蛋白质的组成成份氨基酸,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检测方式等相关知识点,对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蛋白质的知识,构建有关蛋白质的知识网络有着深远的影响。再如我在讲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后,接着问学生: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景象吗?通过讨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2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应用能力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实际,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讲座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知识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阐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切实感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与个人生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时,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东台西瓜,闻名全国,如何提高西瓜幼苗移栽的成活率,如何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除去西瓜田的单子叶杂草。是圆西瓜好吃,还是歪西瓜好吃,为什么?歪西瓜是怎样长成的。在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时问学生:如何使东台西瓜变成有机瓜。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环境保护等知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切切相关,提高了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