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亲临东中,为你揭开“天鹅”面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0日 点击数:

 

 

今天上午,中科院院士陆汝钤及其计算机专家团队一行五人,应邀在我校学术报告厅,向高二、高一部分师生举办了一场精彩的科技讲座。讲座的主题“计算机动画自动生成”,尤其是所开发的相应软件《天鹅》让现场师生大开脑洞,引起浓烈的兴趣,博得一阵阵掌声。

 

 

陆院士在讲座中指出,动画应用十分广泛,好的动画片儿童和成人都爱看。但用传统方法生产动画片非常耗时耗力耗钱。比如,1999年出品的动画片《宝莲灯》,光绘图用纸就三十吨,连接可达三十公里。而计算机辅助动画生成技术,在革新动画生产方面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但它只是在动画片生产的某些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观赏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动画片的手工生产本质。

陆院士介绍,他的团队从1990年开始研究动画的全过程自动生成,并认为人工智能、图形学和电影理论是实现动画自动生成的三项关键技术,尤以人工智能技术最为关键。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研究出了一条动画片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的技术路线。它的目标是只要有了一个适当的故事,以受限自然语言的形式把它输入计算机里,从此时开始,直到最终生成动画,每一步都是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包括故事文本的自然语言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分镜头剧本改编,剧情设计(含情节、角色、背景、动作、道具等设计),其中体现了时间、空间和路径规划;还有摄像效果设计,最后生成可供播放的三维计算机动画程序。我们开发的相应软件《天鹅》,由此具备了自动生成简单故事动画的能力。

 

 

《天鹅计划》于1990启动,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基金支持。它的研究项目,是“童话故事——自动转换——动画片”的自动生成。陆院士以“给定自然语言故事”《白雪公主》中的典型情节为例,辅以PPT,向师生们生动讲述了,转换成受限自然语言、抽取故事要素、情节规划、情节调度,以及场景、数量、角色、空间、路径、姿态、人物布局等规划。在动画完成阶段,定性描述语言ADL、定量描述语言CAL、动画编语言Script、渲染成可视动画等一系列软件技术的运用。而核心技术,则是以不同表达粒度的故事/动画语言为台阶,实现“故事云”到动画片的转化。

 

复杂的理论与技术过程,陆院士以极其简约的语言,为同学们清晰搭建出“计算机动画自动生成”的基本框架,给同学们以震撼和启迪。对计算机、人工智能作为当代科技、中国智造的“风口”,有了更为直接的认知。

陆汝钤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在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了系统和创造性的工作,是中国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主持研制了知识工程语言TUILI和大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天马》,应用于国防和经济等20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出基于人类自然语言理解的知识自动获取及以此为基础的应用软件自动生成技术,包括智能化的领域分析和领域建模技术,促进了管理软件开发的自动化。

他先后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中英文共专著6部,曾获华罗庚奖,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奖,中科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陆院士极少为中学生举办这样的讲座,所以,他应邹施凯校长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诚挚地告诫同学们,中学学习这九点很重要: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不能偏科,但也要有重点;数学要多做题,语文要多看书;集中精力听课是学习的核心要点;不要笼统的反对看课外书;不要笼统的反对课外活动;逆境中可以奋起;中学时期要为人生的一切做好准备。

 

 

讲座结束后,邹施凯再次向陆院士表示深深的感谢。他指出,陆院士的讲座彰显出长者的风范,对同学们提出中学学习的九点建议,特别是中学时期要为人生的一切做好准备,令人感触颇深。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尽显院士对于治学的彻悟与质朴,给我们以启迪和励志;同时,精彩的讲座更体现出学者的睿智。一个很复杂的技术是如何通过计算机的语言,通过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来逐步演绎生成,光鲜风采背后的科学内涵表达,给我们以很强的带入感,引人入胜,也激发出大家对计算机生成动画的浓厚兴趣。目前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技能,是当代科技的发展大势,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核心科技是第一竞争力。希望同学珍惜中学时代,打好基础,将来把自己锻造成不负时代变革、锐意搏击长空的美丽天鹅。

 

 

 

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张松懋、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尚云、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周水庚、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曹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