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为助推机器人竞赛项目建设,江苏省东台中学力邀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增圻,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春华,特聘他们为东台中学机器人创新班指导专家。在200多名师生的热烈掌声中,谢谦云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孙增圻、胡春华分别授予了特聘证书。授聘仪式后,两位专家毫无保留地向同学们呈现了两场精彩的讲学,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见面礼”,得到学子们的热情追捧。
孙增圻教授长期从事智能控制及机器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我国机器人领域的著名专家,在智能控制、机器人、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控制系统CAD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共有七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他曾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推动了我国大中学生机器人竞赛的发展。去年10月,孙增圻教授当选首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胡春华系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助理,东中校友。1995年以盐城市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9年开始师从孙增圻教授和朱纪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作为核心成员,他参与了国产脑起搏器的研发工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专利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首届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一等奖等奖项,承担或参加10余项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目前承担在研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讲学中,孙增圻教授从宏观角度,全景式表述了机器人技术的“前世今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析机器人系统,美国诞生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及在汽车生产线的应用,七十年代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巨大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各种用途机器人的相继问世后,他详细阐述了21世纪尤其是近五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所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期。美国、日本、欧洲各国政府对机器人科技和产业方面的政策规划。如美国先后出台的包括工业伙伴计划在内的四大近期的规划政策;日本的机器人特区、新经济增长战略、机器人新战略;德国的工业4.0计划、第七框架计划、H2020机器人计划。
在谈到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时,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把机器人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规划,全面展开了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规划更加强了机器人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结合创新实践与成果,孙增圻教授指出,我国机器人创新创业的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应用。中国的近期规划政策,包括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内,多达十项。
为让学生更直观了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价值,孙增圻教授演示了PPT和大量视频资料,并介绍了机器人发展的前沿技术、机器人教育。在机器人竞赛方面,他生动介绍了RoboCup足球机器人比赛项目,固定翼、旋翼空中机器人比赛,舞蹈机器人比赛等内容。同时具体介绍了中国的机器人七项比赛,引发了同学们浓厚兴趣。
胡春华副研究员的讲学,聚焦于他所在的研究领域,以“医疗机器人技术进展”开篇。与孙教授的讲学相得益彰。他介绍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等,阐述了机器人对微创、人眼、人手、人力、学习等极限的突破。结合临床病例,着重介绍了他及其团队从事的开创性工作——脑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医疗机器人的硬技术与软技术及风险控制。作为校友,胡春华从天赋、梦想、努力、体育、心态、感恩与励志七个方面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建议。博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谢谦云在活动中,再次代表学校对两位专家的到来的精彩讲学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今天的讲学,让我们更加清晰机器人的应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广阔,也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高科技的广泛引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这一兴趣的激发,唤醒我们对未来自身发展的定位。他强调,非常赞同胡博士对母校同学提出的七点建议,无论进入东中、考入大学,我们都要客观评价并奋力提高自我。进入高中,从现在开始,就要构筑进入名校平台发展的梦想。成功的途径没有捷径唯有努力,希望同学们以“勤能煮海、进可登天”的东中校训,充分诠释知行合一。用不懈的努力塑造不凡的人生,创造属于时代的精彩。